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莺
【资料图】
7月初,一封很短的信载着一个女孩和她家四年的光阴,从衢州开化的华埠小镇飞来。
感谢信不长,文字能一望到底,但是让办公室里每个人都像是吃了冰激凌一样舒畅。这封信来自应届毕业生王丽菁,9月她就要去单位报到开启新的人生篇章,她想用一封信来谢谢大学时光的重要陪伴者——“中天·钱报”助学行动,同时也汇报一下自己大学四年的“成果”。
“每年夏天,我都想来谢谢你们的助学行动,也想谢谢帮我和助学基金搭桥的王青阳老师,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好像所有的言语和文字都不足以说明我的心意。”
电话那边,已经是准职场人的王丽菁,声音细细软软的。她说,今年要是再不说,这声谢谢就要过期了,所以她鼓起勇气从志愿者王青阳老师那里要来了“中天·钱报”助学行动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她在信里写着“那会我的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及时得到中天·钱报的资助,犹如甘泉,给我和我的家庭带来经济上和心理上的缓解。”
其实当时她的情况要艰难很多。
“四年前的三月,我爸爸刚刚因为肝癌去世,6月我就高考了,其实那一年我没发挥好。”王丽菁的故事有点长,即使隔了这么长时间,记者还是听出了她在讲述时眼泪快要流下来的哽咽。
那一年让她的人生有了断层,前一半有爸爸,后一半没了爸爸。“我爸原来是水电工,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在的时候,家里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还是过得去,我们姐妹没有为钱发愁过。他查出癌症时,就已经是晚期了,那会儿情况很不好,妈妈辞职去照顾他。我不知道家里花了多少钱看病,但是我知道肯定是一点积蓄都没了,还欠了钱。”
王丽菁现在都记得,2019年的夏天,妈妈说背债也要让她去读书。“我妈只能做基础的小工,妹妹还在读小学,我知道只有我读书好,赚到钱,才能让家里的日子尽快好起来,但是想到一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至少一万多,生活就像山一样,压得人透不过气,心里特别乱,不想说话,也不知道做什么。”
王青阳带着“中天·钱报”助学的消息找到了王丽菁,“一年资助6000元,我的学费和住宿费差不多就够了。我突然觉得山小了很多,人能透过气来了。”王丽菁当时算过,勤工俭学就能养自己,妹妹读书不太用钱,有一口饭吃就行,妈妈赚的钱够家里花了,说不定还能有结余。
“我很努力地读书,还能拿奖学金,平时再靠勤工俭学赚一点生活费,还有补助,基本再不用伸手问家里要钱了。”她说。
让她没想到的是,大一升大二那年,王青阳老师来家访了,看看她家的情况还是没有变化,就让她申请了持续帮扶,“那会儿我是真没有想到,原来有人这么热心帮了你一把,还会再帮一把。”
大学让人成长成熟,王丽菁越长大,就越能体会到在困难时候被帮一把,有多重要,“家里的情况是不允许我读研的。说起来大学就是我最后的校园生涯了,我很感激这些年的扶助,要是没有这些扶助,我大概就得每天算着怎么省钱,去哪里打工赚钱能多一些。可能连读书的心都没有了,别说年年能拿到奖学金了。”
▲她发了一张家里的照片给我,告诉我,虽然还是家徒四壁,但是看到希望了。
“大二升大三那年,我是主动去找王老师的,看看还能不能再帮我一把,王老师看过我家的情况后,又帮我申请了帮扶。”王丽菁说,真是不知道怎么说谢谢,“我今年毕业,妈妈说,家里缓过来了,她这几年还清了欠债,以后就看妹妹读书了。”
“这些年,这些助学金,不仅仅是帮我一个人在大学追梦、专心读书,是帮了我们一家走过了最难最难的时候。”她在信里说,“我学会感恩,懂得感谢,让自己在未来有更大能力时,也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