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南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产业端的需求、设施、市场优势与教育端的人才、资源、平台优势相互结合
□李揽月 杨树勋
(资料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朱波
天津市津南区依托海河教育园区资源优势,大力开展高校学生等青年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高效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共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69班期,涉及职业37个,培训人数17100人次,占全市培训人数的17.1%。
厚植“沃土”,搭建人才成长大舞台。深度凝聚海教园优质培训资源,整合14所区内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及多家重点企业,建立“津南区职业培训联盟”,搭建人才培养、证书认定、技能人才输出的综合服务平台。涵盖公共实训中心、职业院校、民办培训学校、企业培训中心等100多个主体,覆盖146个培训工种,形成全市最大的职业培训资源聚集区。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双百”行动——“百个职业”服务“百企万家”免费线上培训,统筹7所院校技能培训资源,免费开放线上职业培训,为全区企业、群众提供200个公益技能培训课程,3万个免费学习账号,实现技能“随时学、闲时学、用时学、马上学”,全面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截至目前,已组织线上培训18782人次。
拓宽“赛道”,激活技能培训新动能。技工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津南区人社局把发挥技工院校作用作为培育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组织区内技工院校成立天津市首个技工院校联盟,涉及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天职师大附属高级技术技校、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天津市海河技工学校5所院校,进一步推进天津市技工教育办学模式创新,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023年,津南区紧抓“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重点联系城市”建设契机,全面启动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从标准、培训、评价体系入手,不断完善新职业社会评价组织体系。组织区内5所院校开展“新业态新模式”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开展新业态相关的“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培训3500人次;推动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和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4所院校的互联网营销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网约配送员和电子商务师4个“新业态新模式”相关的职业工种社会评价认定。
搭建“桥梁”,启动“校门”“厂门”直通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产业端的需求、设施、市场优势与教育端的人才、资源、平台优势相互结合、互为表里。2021年10月,荣程集团与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了天津金属材料与质量管理工程产业学院,学院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教学教研主体,荣程集团配合开展一系列活动。成立荣程班,在大三学期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荣程班”,参加校企特色课程,实现了“毕业即就业、上岗即定岗”。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两届学生培养,共计54人入职企业。
开展“校园巡回技能开放日”活动。统筹区内11所院校技能培训资源,在全年形成定期系列活动,向广大居民和企业代表开放思想教育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中心、产教融合基地等参观点位,通过“技能大讲堂”体验课,近距离直观感受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广阔发展前景。
推动天津市海河技工学校建设,学校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与产业紧密联动,开展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技能人才培养,向企业提供市场急需、符合企业标准的技能人才,让学生从“校门”直通“厂门”。
打造“磁场”,构筑尊才爱才生态圈。启动“工匠涵养”创新工程,首创“工匠涵养班”培养模式。面向天津市职业院校和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地区职业院校毕业学年学生,选拔一批立志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学员,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为天津输送制造业企业成熟工匠。
推动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深入了解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模式和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对符合申报的基地进行“一对一”政策指导和帮助,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打造成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的“蓄水池”和技能领先的“功夫坊”。截至目前,津南区已建成“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7家,推荐获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8人、“海河工匠”称号1人、“天津市技术能手”称号20人、津南区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